今日下午,新片场宣布完成1.47亿人民币的定向增发。
据悉,本轮筹资由上市公司完美世界旗下基金领投,其他新引入的投资者包含孚惠资本、永桐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泰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新片场成立于2012年8月,前期通过网络聚集了一批年轻创作人,后逐步进步成为新媒体影视内容出品发行公司。
曾先后获得阿里巴巴、红杉资本等机构投资,于2015年登陆新三板。
新片场2016年年报显示,营收增幅达877.92%,近2年复合增长率达475.15%。
因此,2017年跻身新三板革新层,成为革新层32家影视公司之一。
在筹资消息发布前,创业邦和新片场开创者尹兴良聊了聊,复盘、展望了这家网络影视企业的进步经历。
风口不是追出来的现在为止,新片场主要包含创作人社区、新片场影业、魔力系短视频三大业务板块。
回首刚开始,用尹兴良我们的话说,那是连创业的定义都没,筹资、估值更是一窍不通。
我完全是被推着走的。
抱着好玩儿,和同学拍片子、制作视频的念头,他和同学写了个网站,想做个聚集创作人的平台。
创业初期写代码的尹兴良后来有投资人找到他,他才认真开始做这件事,方向是创作人社区。
看到这儿,尹兴良的历程好像充斥着幸运,大学未毕业就拿到筹资,有我们的公司。
但他坦言,2014年,拿到阿里的钱之后,他开始焦虑。
焦虑什么?没内容,这是最大的担心。
他一度想过需不需要用导演培训、售卖器材的形式变现。
最痛苦的不是前面有座山,你要翻过去。
最痛苦的是把你丢在沙漠中,你都不了解做什么。
加上粮草有限。
好在2015年底的时候,视频网站开始了付费行为,尹兴良团队便朝着网剧制作、出品、发行的方向上发力。
直到2016年初,内容成了火热的风口。
他们便正式成立了新片场影业这个版块。
依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53亿,并依然维持迅速增长。
有创作人社区作基础,尹兴良感觉短视频这个内容形式他们不可以放过。
便做了魔力系短视频内容品牌矩阵,包含造物集、小情书、魔力美食等短视频内容。
现在为止,魔力TV短视频内容品牌矩阵管理上百个短视频内容品牌,播放累计点击量超越60亿。
业内有声音表示,新片场是家神奇的公司。
争议在于,盲目扩张。
尹兴良回话,他们只不过在基于创作人社区的基础,去尝试内容更多的可能性,而这需要资本和扩张。
尹兴良提到,公司几乎没缺过钱。
顺利的筹资历程,和你们在方向上踩中风口有关?创业邦问。
尹兴良说:我几乎不预测风口,也没特意追过。
网大和短视频这两条业务线是基于创业人社区这棵大树上结出来的果。
不管什么途径和方法,内容都是核心。
筹资更不是我善于的事,这块儿我都教给专业的人来收拾。
是一家网络影视公司尹兴良去年被湖畔大学录取。
他自嘲自己脸皮厚,极少有紧张的时候。
而湖畔大学的面试,例外。
他记得非常了解,和他分在一个组面试的,差不多都是60、70后的企业家。
有个自我介绍环节,他琢磨如何能让这类人了解他所做的事情。
考虑良久,说完,有个企业家笑言,哦,你们就是拍片子的吗!这句话给了他不小的影响,毕竟在尹兴良的规划里,新片场的概念是一家网络影视内容公司。
不是拍网大的公司;更不是做出品、发行的广告公司;更不是只拍短视频的公司。
为了让网络影视企业的定义更明确,他们从内部做起。
四层楼的办公室,第三层是创作人社区;第二层是短视频团队;第一层是新片场影业。
第三层是最烧钱的,没第三层公司立刻就能盈利。
但创作人社区恰恰又是大家的核心根本。
尹兴良语气坚定。
商业模式据尹兴良介绍,新片场现在社区用户遍布32个国内外区域,认证创作人超越60万人,原创作品超越180万部,成为国内最大的影视创作人社区。
2016年新片场影业共计出品发行互联网电影107部,总点击量达15亿,推出了包含《痞子兵王》《总裁在上》《四平年轻人》在内的多部热卖作品。
2014年,新片场是国内最早提出MCN定义的公司。
2015年,他们跟搜狐视频的MCN自媒体频道合作,经过半年时间,新片场成了搜狐最大的MCN机构,旗下有150多个内容品牌。
2016年成为新浪微博短视频策略合伙人,与今日头条、优酷土豆、搜狐、美拍等平台均打造了MCN合伙人关系,不断挖掘和孵化出色短视频内容品牌。
这类成绩不是一蹴而就。
是他们基于创作人社区怎么样运营,怎么样变现的问题,探出来的路。
其中,相比于MCN的短视频业务,影业版块起来的更快。
新片场影业CEO徐增新曾对外表示,视频网站开始发力会员这件事后,他感觉付费的趋势来了。
于是以底价买断了《杀人游戏》、《微博直播杀人事件》两部惊悚片。
然后靠这两部片子,把行业摸透了。
还探索出了卖衍生品的盈利形式。
形成了新片场在发行方面的独有优势。
和光线类似,把发行做好了,切入出品、制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加上又有创作人社区这个内容产出的池子,新片场影业先是成立了导演网盟,后内部又发起了立项会和投决会,以此形式来保证爆品的可能。
短视频的风口到来前,尹兴良有感觉。
以前微博的内容都是图文,目前短视频愈加多,加上大家时间碎片化是什么原因,短视频是趋势。
于是,他从用户基础最为广泛的美食品类切入,做了魔力美食。
但短视频光靠自己推一两个号,意义不大。
这个时候,前期探寻变现出路的MCN,就有了机会。
他们飞速形成了魔力系短视频内容品牌矩阵。
目前的流量还沉淀出了IP。
尹兴良告诉创业邦,他们在南锣鼓巷还开设了以Magic Friends形象IP为主的线下店。
短视频该怎么样变现?是当下创作者仍在探索的问题。
源于阿里系的新片场,在刚刚过去的618购物节大促中,《魔力美食》、《魔力引擎》等多个魔力系短视频节目与入驻天猫的多个行业品牌深度合作,推出一系列与品牌相结合的短视频内容;而主打手作温暖生活的《造物集》推出了自有电子商务品牌,试水内容电子商务范围。
采访中,尹兴良笑言自己并未感觉30岁有什么不同。
创业带给他的成长,更多是经验,而非心态。
他可以24小时工作,像是靠充电的一样。
这是同事丁兰妮对尹兴良的评价。
新片场刚成立之初,邦哥就采访过尹兴良。
这类年来,真诚是他未改的特质。
好似他说,由于阿里投了他们,媒体就对他冠以马云看上的年轻人诸这样类的头衔。
还挺不好意思的,阿里投了那样多企业,大家挺普通的。
扎实把企业的业务做好才是非常重要的。